最近《南京照相馆》可谓是在媒体上有着相当高的热度,看似是宣传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的电影,实则观众的反应暴露出了这个国家一些人的可悲之处。
我最近刷到一个视频,在某个视频片段里,电影结束后,几个人站在银幕前(我推测是剧场工作人员)煽动大家全体起立,高喊爱国口号。这令我感到疑惑,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收到如此特殊的待遇?后来我又看到中国人在靖国神社挑起争端的视频。我还看到了一个短视频集合,里面每一个短视频都是孩子销毁日本的玩具、卡片、抑或是对这地图敲打日本,表现出极大的对日本的仇恨。这些视频用着、相似的手法,相似的BGM,配以“看完《南京照相馆》后孩子…“的文案,真是标致极了。更有甚者,拍摄孩子销毁美国IP小马宝莉的卡片、玩具,令人忍俊不禁。
我从这些视频中看到两个层次,想和大家来分享。
第一个层次:这些人在无脑爱国。我清晰地记得,在初中《道德与法治》教科书中曾写道,爱国要理智,并在一道练习题中,将销毁、抵制日货列为理智爱国的错误答案。我们暂且不论《道德与法治》内容的正确性、客观性。但是作为接受过中国教育,至少是中国的初中教育,的人来说,这样的内容无疑是荒诞、不理性和无知的表现。对于那些看完电影后,把美国产品当成日本产品销毁的人来说,更是无法理解。他们将对日本的仇恨,泛化为对外国,准确来说是出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,的仇恨,并以一种极其非理性和做作的手段来展示他们所谓的“爱国”。对此,我感到深深地悲痛,这并不是我们教育所应实现的效果。
第二个层次:这些人不爱国。在短视频合集中,视频的主体是那些目测十岁不到的孩子们。并且视频都用着极其相似的文案和设计,其中不乏有一些视频,其中的孩子说的话像是被好的台词一般生硬。这很难不让我猜测,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指导他们拍摄的。这就意味着,虽然看似孩子是表达观点的主体,但是其内容是由这些父母控制和设计的。10岁的孩子,正是从幼儿到青春期的转变阶段,心智在逐渐向成年人发展,而就是在这样的关键阶段,父母却为了流量,跟风让孩子拍摄这样的反智视频;在本应发展、探索价值观的年纪,被父母植入了此般脑瘫思想,这些孩子们值得我最深刻地同情。同时,我也对这些父母表达我最强烈的鄙视:如果无脑爱国也至少是一种爱国,那么为了流量而让孩子表现得无脑爱国,则是极致的坏、蠢、可悲。
最后,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客观、理性面对历史、政治和仇恨。越是能够煽动情绪的东西越需要警惕,因为往往你被煽动就意味着你被利用了。
感觉大都是这些家长跟风摆拍的视频,在各大自媒体上为了赚点流量。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想过什么是爱国,可能也无所谓爱国,只是爱流量而已
一针见血!